在7月15日于天津召开的上合组织外长会议前夕,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于14日接连与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及外交部长王毅会面,试图为中印关系寻找突破口。边境争议与稀土出口限制无疑成为焦点。然而,印度可能错误看待中国的管制手段,中国在稀土问题上“卡”印度汽车工业的可能性较小正规配资之家,但对印度军工企业的管制物资出口限制几乎是必然,而印度倒卖中国稀土给西方的潜在风险也值得中国高度警惕。
稀土作为关键工业原料,对全球供应链至关重要,而中国掌控全球约70%的稀土生产与出口。印度汽车工业近年来快速发展,尤其在电动车领域对稀土需求激增。表面上看,中国可能通过限制稀土出口对印度施压,但实际操作中,这种可能性较低。首先,印度汽车工业的稀土需求多通过多元化采购缓解,且中国对全球稀土市场的控制力虽强,但完全切断对印出口将引发缺乏正当理由,损害中国自身声誉。其次,中印经济互补性强,汽车产业链的相互依赖让中国更倾向于维持稳定供应,而非全面封锁。
然而,印度军工企业的情况截然不同。中印边境争议自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以来持续紧张,印度在边境地区的挑衅姿态令中国高度警觉。稀土及相关高技术材料的出口管制,尤其是涉及军工用途的物资,将是中国对印度施加压力的重点方向。限制稀土在军工领域的应用,不仅能有效遏制印度军事能力提升,还能作为边境问题谈判的筹码。王毅在会谈中强调“相互信任而非猜疑”,暗示中国对印度在敏感领域的意图保持警惕。印度军工企业若想获取中国管制物资,短期内几乎无望。
苏杰生此次访华,公开呼吁解决边境摩擦、撤回部队并避免贸易限制,试图以“关系正常化”为筹码换取中国在稀土问题上的让步。然而,中国在边境问题上的立场明确:印度必须展现诚意,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,停止挑衅行为。王毅在会谈中重申“中印关系不针对第三方,也不应受第三方干扰”,暗指印度在美日印澳“四方安全对话”中的角色及其对华遏制策略。
中国在边境问题上的强硬态度,意味着印度短期内难以通过外交斡旋换取稀土出口的全面松绑。相反,中国可能通过精准的出口管制,针对性地限制印度获取高精尖技术所需的稀土材料,以此回应其边境挑衅。这种策略既能避免全面贸易战,又能有效传递信号:任何试图挑战中国核心利益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。
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是,印度可能将中国稀土倒卖给西方国家以谋取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。印度以投机手段著称,其在国际贸易中的“中间商”角色屡见不鲜。近年来,西方国家为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,积极寻求替代供应链,印度可能借机充当“转手”角色,通过低价采购中国稀土再高价转售给美欧军工企业,换取外交支持或经济回报。
对此,中国需保持高度警惕。稀土出口的监管力度可能进一步加强,包括对出口目的地的审查和追踪机制。韩正和王毅在会谈中均提到“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”,暗示中国对全球稀土供应链的控制将更加精细化,以防止资源被用于对抗自身利益的活动中。
此次苏杰生访华,表面上展现了印方的合作意愿,但中印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双方难以迅速弥合分歧。在中印“龙象共舞”的愿景下,印度若想在稀土和边境问题上取得突破,必须展现更多诚意,放弃投机心态。否则,在中国强硬的底线面前,印度恐难如愿以偿正规配资之家,因为他们无牌可打。
涨8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